当前位置:主页 > 豫剧剧目 >

在洛阳成名的汤兰香与赵锡铭夫妇

2024-05-09 豫剧剧目

早年在洛阳成名的赵熙明和唐兰香,也被洛阳戏迷称为“梨园夫妇”。他的妻子是著名豫剧教育家周海的徒弟。20世纪30年代中期,她曾在洛阳与张湘玉齐名。丈夫先后在豫西师从王思远、田双音、张小倩等著名音乐家,并在洛阳成名。 1956年赵熙明(岳父) 1956年唐兰香(刘迎春) 唐兰香(1923—1963),豫剧演员,青衣。原名关英。郑州人。豫西第一批女演员也是豫剧的早期女学生。12岁时,他进入台北班。13岁时,他演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话剧《周公桥》(张秀生饰演),深受观众喜爱。14岁时,她与被观众称为“金童玉女”的常湘玉同台演出。她跟班边玩边学,勤奋上进,颇受周海师傅的器重。二十五年(1936年)初,赴开封与乙班弹炮,与常湘玉同台演出,大获成功。很快张湘玉离开了太乙班,汤兰香独自一人。二十六年,随班到西安,被周海召见。他在原班的基础上,成立了以唐兰香命名的“关英团”。周海回到宇中,唐兰香带队。 唐兰香早期主演小生,在人物塑造上颇见功力。她功底扎实,武艺刚强灵活,枪法干净利落,演吴小生极为出色。如周瑜的《黄鹤楼》、吕布的《凤凰阁》,运用表现性的外在造型、灵子功能等手段,将人物的神态、内心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,形象生动。后期转唱夷,以悲剧为题材,下功夫研究和探索唱法,探索用声、动声、吐声、发声的科学方法。她演唱的旋律波折,尤其是台词,能搓出每一个声音细腻的磁性扎实,听来隐隐婉转,回味无穷。她最好的戏剧,如《抱琵琶》和《卖苗郎》,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。《拿琵琶》(秦湘莲饰)最初是师从晏长庚大师。通过不断的练习,她重新设计了唱腔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,在群众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她不断拓宽道路,又玩花旦、刀马帅旦、老旦等行当。然而,她最擅长青衣戏,并以扮演悲剧角色而闻名。她采用豫西旋律“下五音”的演唱方法,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有效声乐区域,演唱平实、悠扬,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。她做工精湛,大气规范,表现上有层次,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。她塑造的秦湘莲、胡凤莲、刘迎春、邵巧云等女性形象生动生动,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。她经常给常香玉配演老丹、老活、文武小生,因为她精湛的演技,配合其默契,经常珠联璧合精彩绝伦。1953年,她随张湘玉来到洛阳,演出了《秦湘莲》,这是她在洛阳的最后一场演出。 抗战八年,她带领剧团在陕西各地演出,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。她对文工团有着深厚的感情,文工团四处流动,福气和不幸都不可预测,她和所有的工作人员同舟共济,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。在河南31年的饥荒中,她解救了许多同辈的灾民,并带着孩子做了团,后来很多学生成为豫剧的骨干。她常说:“忠诚和名誉胜过财富。” 1943年初,唐兰香和丈夫赵锡明在西安演出,范翠婷请唐兰香的母亲配合。唐姨在开封时,为女儿的品牌和常湘玉的母亲韦彩荣闹了一场风波,是一个精明的人物。范翠婷提到合作,她答应得很爽快,说怎么分帐,只让范翠婷替唐兰香排几个戏。唐兰香和常景迪合作演出了一年。范楚庭为她安排了三部《狂风》、《喇叭鸟的仇恨》、《荣耀归来》,成为她日后的固定剧作。